木马设计北京总经理 联合创始人 高级工程师,IMD汽车设计学院创始人,曾获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。
木马设计北京总经理 联合创始人 高级工程师,IMD汽车设计学院创始人,曾获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。
代表作品:
跨界融合,激发创意的火花
首先,从设计管理的维度上来看,作为总经理就不能单纯的从设计的角度去解读问题,而是要从公司的管理层面和战略层面来考虑问题,是一个大局的把控,而不是单纯的推动设计项目。对于我而言,这可以说是一种角色的转化。
我主张不断探索全新的工作模式与流程。在当前工作类型不断细分的社会分工形态下,带领团队逆势而上,设计师团队不分专业,更以跨专业的模式进行设计活动,因为当下消费群体不断年轻化,导致个性化、高级定制的消费需求不断上扬。因此,设计整体性得到空前重视,而不是用多个设计分类的设计团队来打造一件产品,这样的分工,可能在各个部分看起来都非常专业,但是合在一起,却并不是一个整体,互相之间的关联也不是很紧密。就像整容业,把所有好的五官放在一张脸上,却不一定好看是一个道理,更重要的是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与统一,简称适合。
流程上,更是压缩不必要的设计流程与僵尸流程,直达客户需求的中心。何为僵尸流程?就是将研究报告交到客户,但是对设计师的设计发散与引导,对客户的深层需求几乎没有建设性的意见,而这种形而上的设计报告就是僵尸流程。而如何提高客户的粘性,更多的不是背后的利益,而是能为客户提供在表面问题之下,深挖不为所见的设计需求与商业模式形态,从工业设计本身入手并提出围绕产品的更多商业可能性。这样的设计流程会激发客户的信心与决心,双方不再是甲方乙方,更多的是合作伙伴的工作模式。而全新的设计流程将是这种工作模式的稳定剂与催化剂。
我个人认为设计师一定要会“玩”,要懂得放松,因为如果经常精神紧绷的情况下,很有可能会思想禁锢。我经常对我团队的人说做工业设计不要只关注在产品上,要涉及各种新兴领域,产生不同碰撞与火花...我觉得经常性的跨界是会产生意想不到甚至让你惊喜的事情!跨界,是能力的象征。跨界必先拆除思想的藩篱、打破思维的界限。在跨界的过程中发现了他们的融合,他们都需要节奏,高低强弱,只是表达方式不同,不同的表达方式又会让不同的领域在晋级中相互补充与提升,跨与融的乐趣在我生命中相互交织。此外,还要多看看建筑设计、服装设计、室内设计、视觉传达设计等其他设计,因为如果只关注在产品上,局限性太大,没有其他门类的设计元素作为补充,很难有好的设计灵感。
设计的本质是发现,而不是创造
其次,从设计层面来看,在文化空间上人们已渐渐明白,人为生活而设计,设计为生活而存在,慢慢地明白这种设计的人文精神。那么,如何使中国的设计更具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性,这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根本,也是立足于世界的根本。而目前,大多数的中国设计师过多的强调形式的方面,而忽略了设计本身透露出来的内容和意境,因而要更加注重和结合本土历史文化,做有深度的设计。
今天的设计,究其本质,是信息交互的设计。设计已行进到“沟通”的层面上。互联网的存在虽说缩小了世界的距离,但另一方面也阻断了人们之间近在咫尺的交流。人们更希望通过机器来交流表达,那么除了设计的造型和色彩外,不可避免的是需要考虑“沟通”的层面--人与机器的沟通。
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设计师应做不是将信息重组和累加,而是简化。因为众多的信息处于一个没有组织、管理和无序的状态,而设计师需要做的就是让物品在使用过程中完成情景的建立。
设计的本质是发现,而不是创造。在一定程度上,设计师是将产品设计成某种更贴合人性的形式,如果说人们在生活中都会下意识在寻找合拍的人,设计的物品亦是如此--尝试着和特定的人群“合拍”。这种合拍是通过寻找相似性来达到的。
因此不管是选择了一种在数的世界中存在的形式,还是尽可能从内容上贴合人们的本质需求,设计不能是创造出了一样物品,它只是一个发现的过程。美的,合适的东西本来就在那里,不是无中生有。更为重要的是,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产品的本质,如果是刚需的,那么这个产品应该活的久一点;如果只是噱头,那么我想就要做好它会快速消失的准备了。不仅如此,还要关注人与人、人与事物、人与系统、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价值与本质。
设计师的新责任
最后,以设计为职业的人,应当看到商业环境之外的设计、利润和批量生产之外的设计。以及设计背后人类本质的。几乎不曾变化的需要,并且在有限的五感之外,思考信息和沟通的真谛,以谦逊的态度追寻设计的真理。由此,设计这一学科也许就能够逐渐生成自己的“核心理念”了。
而如何让设计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与价值,成为设计全流程中的痛点。可以说小米生态在这件事情上登峰造极,将设计的普及与传播达到空前的广度与深度。这已经不仅仅是设计,而是设计生态的广谱效应。
纵观中国设计生态之下的消费市场,东部沿海如火如荼发展的1-2级消费市场,消耗着中国80%的设计力量,而广袤的中国其他地区下,设计的普及却微乎其微,这也就预示着更广大人群的生活品质还有待发掘与提高,这更是不容忽视的社会责任。